近日,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在一场夜袭中成功击毙了三名武装分子久联优配,巴基斯坦《黎明报》称,其中曾有1人参与策划针对中国人的袭击。
巴安全部队在冲突中击毙三名恐怖分子
去年11月5日,巴基斯坦卡拉奇市,一名纺织厂的保安携带武器闯入车间,进行无差别射击,结果导致两名中国技术人员中弹。这起事件被查明是由一个地方武装团伙策划,而袭击者事后迅速逃离了现场。
巴基斯坦军方的消息人士称,策划袭击的头目叫扎夫兰,自巴基斯坦塔利班,此人与另外两名同伙双双在最近的行动中毙命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巴基斯坦成功打击这帮武装分子前不久,7月24日,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与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见了面。
会上,王毅明确表示,中方希望巴军方继续全力以赴,确保中国人员和项目的安全。穆尼尔也当即回应称,军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,并愿意加强两国之间的反恐合作。
王毅会见穆尼尔久联优配
王毅的一番话揭示了中方的核心诉求,那就是保护中国公民和投资项目的安全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,中国近年来在巴基斯坦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,但随着安全问题层出不穷,这些合作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。
例如,在去年10月6日,中资企业的车队就在卡拉奇遭遇了严重的恐怖袭击,造成2名中国人员遇难。事发后,恐怖组织“俾路支解放军”组织宣称负责。
中国驻巴使领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,要求巴方全力救治伤员,彻查事件。巴基斯坦各界也纷纷谴责此次恐袭事件,承诺将凶手绳之以法 。
去年10月,卡拉奇自杀式爆炸袭击致两名中国人死亡
面对频繁袭击,中巴双方都感到了保护在巴基斯坦中国公民和项目安全的迫切性。
如今,巴基斯坦此次发起果断的军事行动,传递了几个重要信息。首先,显示出巴方对华承诺的重视程度,他们终于通过实质行动展示了维护中巴友好关系的决心,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态度。
其次,这也反映了中巴合作在反恐领域的高效性。双方都积极沟通、快速行动,形成了强劲合力,对恐怖主义构成了有效威慑。巴基斯坦在情报收集和行动部署方面的努力,取得反恐的阶段性成果,为中巴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。
俾路支解放军指挥官之一阿斯拉姆·俾路支
那么为什么巴基斯坦不早些采取行动呢?原因有几点值得思考。首先,恐怖组织通常很隐蔽,有时还与地方势力甚至跨境网络勾结,这让锁定目标、收集证据、制定计划非常耗时。为了减少误伤或避免引发更大冲突,精准行动必须经过精心设计。
其次,巴基斯坦受到多股恐怖势力的威胁,反恐资源却很有限。
第三,反恐行动需要多方协调,涉及军方、警方和情报机构的合作,同时还要考虑到地方局势的复杂性。这次行动可能就是因为之前积累了足够的信息,再加上中巴高层的推动,才得以快速执行。
不过,尽管巴军方此次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,但巴基斯坦仍然面临众多恐怖主义威胁。恐怖组织隐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,与地方势力或跨境网络相互勾结,很难展开精准打击。
对于巴基斯坦而言,政府需要在避免误伤平民和防止扩大冲突的前提下,小心制定行动策略。
总之,这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巩固了中巴两国在安全领域的互信久联优配,也让在巴中国公民和项目感受到安全保障的力度,相信这能为接下来两国的合作,尤其是“一带一路”项目的持续推进扫清障碍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